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四月暮春,北京西郊红山口,山朗水润、花木清芬。享有“将军摇篮”美誉的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威仪地坐落在校园一隅。
作为研究院师生向建院3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国防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隆重召开。沐浴着春光,机关、教员、学员代表济济一堂。大家的思索朝同一个方向:在学校整体重建重塑的当口,如何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如何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和军事理论研究,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人才保证与智力支持?
这次会议,对于该院来说是一次蓄势待发、谋划未来的时刻,更是一次加快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强校目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设想。
寻根溯源布新局
这是注定要载入研究生院史册的一天。
1988年4月30日,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军指挥院校中唯一的一所研究生院。时隔不久,老校长张震将军找到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同志,请他为新成立的研究生院题写院名。小平同志欣然应允,并于同年9月6日将挥笔写就的院名交给张震。
研究生院——4个大字,柔韧圆劲、气韵流畅,字字千钧,她寄托着老一辈革命家对我军人才培养的厚望:“培养具有硕士、博士水平的指挥人员、理论研究人员和教员。”
军事类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军事指挥人才和军事科研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创新军事理论的重要基地,在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防大学研究生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时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的刘伯承元帅,向军委提出培养副博士研究生的建设,并亲自制定了《军事学院培养研究生章程》,这是我军发布的第一个研究生章程,获国防部批准并印发全军各院校参考,开创了我军指挥院校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为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从1997年开始,研究生院率先面向作战部队招收师团职军官攻读硕士研究生,一批批青年才俊披挂一身硝烟,踏入校园深造。这一举措,改善了高中级领导干部的学历层次,为培养跨世纪高级军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陆续招收师团职宣传理论干部硕士研究生、院校领导干部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为我军培养了一大批高级理论研究人才和办学治校人才。这一时期,研究生教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联合培养、中青班申请学位等多种培养模式,为军委机关和全军部队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各类军事人才,大大提高了部队军官队伍的学历层次和素质结构,为部队现代化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6年3月23日,习主席听取国防大学工作汇报后指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军院校建设必须有一个大的加强。”
深情的话语,殷切的嘱托,为人才培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从那一刻起,研究生院人的心头更多了强军之思,人才之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