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2017年6月29日台军在新店的忠信营区成立“资通电军指挥部”,这标志着台军“第四军种”网络部队正式成立,不仅显示了台军网络攻防作战的不断升级,也是近年来台军集中气力发展网络战的核心体现。时至今日,这支网络部队已成立一年之久,对此我们试梳理台军网络部队从产生到正式成军的历史进程及发展现状,并对其组建意义进行探讨分析。
一、台军“资通电军”的历史溯源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哈里·波森教授曾于2003年提出“全球公域”(global common)的概念,指不受单个国家控制,同时为各国所依赖的领域或区域,主要包括海洋、空域、太空和网络空间,其中网络空间成为各国争夺的重要区域,制网权成为各国取得胜战的战略议题。例如美国将网络空间与陆海空天并列为第五大战略空间,专门组建网络司令部,不断提升网络攻防作战的实战化能力。
台湾则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尝试开展网络战的具体研究,明确开展针对大陆的网络作战行动。1998年台湾正式开始着手规划网络战部队,将“资电战力”建设作为其整军备战的第一优先和首要重点;1999年,台军先后成立了资讯战策略规划指导委员会和民间顾问咨询委员会,专责进行网络战力量建设的顶层设计、网络战理论基础的探索发展、部队网络攻防和计算机安全的技术指导;2001年台军将“科技先导、资电优势”纳入建军方针,成立资电作战指挥协调机构,并正式成立专业化网络战中队“老虎部队”,官方名称为“国防部通信资讯指挥部”,隶属参谋本部;陈水扁上台后,为顺应其“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的“积极防卫”军事战略,2008年台军完成对“资讯网络战部队”的编装和战备,正式成立资讯作战部队组织和指挥机制,负责网络战部队的平时安排和战时指挥1;2011年根据“精粹”案实施方案,将“资讯网络战部队”更名为“网络战大队”,下设网络作战中队、网络防护中队和网络情搜中队;2012年9月提出网络战五年计划。正如《“国防”政策蓝皮书》中明确指出,“未来将整合现有资电力量成立“第四军种”,搭建一套综合性网络战系统”;2015年“国安局”首次增设网安处(内部称为第七处),负责网络安全的预警情搜与防卫,是台军借情治单位门头开展网络战的有效方式;2017年3月颁布的新版《四年期“国防”总检讨》中也提及要“整合信息、通信、电子及资安人力资源,提升资通电整体战力”;2017年6月29日台军正式成立“资通电军”指挥部,将过去分散在信息电子作战指挥部、电讯发展室,以及各军种的部队,借由“资通电军”指挥部正式实现了整合,而这支涉及信息、通讯、电子的部队被认为是台军新近建立的“第四军种”,简称“网络部队”,至此台湾“第四军种”网络部队正式成立。
台军“资通电军”发展历程时间表
时间 |
具体内容 |
意义 |
1998年 |
指导方针上将“资电战力”建设作为其整军备战的第一优先和首要重点 |
标志正式开始“资通电军”网络部队的组建规划 |
1999年 |
成立资讯战策略规划指导委员会和民间顾问咨询委员会 |
进行网络战部队顶层设计、理论基础、技术指导的相关探索 |
2001年 |
成立“国防部通信资讯指挥部”(“老虎部队”) |
建立资讯作战指挥协调机构 |
2008年 |
完成对“资讯网络战部队”的编装和战备 |
建立资讯作战组织和指挥机制 |
2011年 |
更名为“网络战大队”,下设网络作战中队、网络防护中队和网络情搜中队 |
进一步完善资讯作战组织架构 |
2012年 |
提出网络战五年计划,整合现有资电力量,搭建一套综合性网络战系统 |
优化组合各方资电力量,完善资讯作战力量配属 |
2017.3 |
“国安局”首次增设网安处 |
加强网络安全的预警情搜与防卫功能 |
2017.6.29 |
成立“资通电军”指挥部 |
标志“资通电军”正式成立 |
1贺秋波.台湾军队透析[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196.